您的位置: 首页 >新闻中心>校园新闻>详细内容

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健康知识学校篇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0-02-06 00:00:00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         一、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

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,感染者表现从感冒到重症疾病不等,如中东呼吸综合征(MERS)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(SARS)。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类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,比如此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-nCoV。  

二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临床表现

一般症状:发热、乏力,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,约半数患者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。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,可无发热。  

严重者: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、脓毒症休克、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、出凝血功能障碍。  

多数患者预后良好,少数患者病情危重,甚至死亡。  

三、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

新型冠状病毒可能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。  

飞沫传播: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在呼气、喷嚏或咳嗽时,病毒经口鼻排出,易感者吸入后可引起感染。  

接触传播:易感者直接或间接接触携带病毒的分泌物、血液、体液或排泄物时,有可能造成感染。  

四、学校防控措施

(一)落实学生晨检、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,做到病例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隔离。  

学校应强化每日晨(午)检、因病缺课(勤)病因追查与登记等制度,发现发热、流感样病例在短期内异常增多等情况,要及时向主管部门和当地疾控中心报告。  

(二)师生出现发热、咳嗽等症状应及早就医,不带病上课。  

家长要时刻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,一旦出现发热、咳嗽等症状时,应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。陪护就医时,一定要佩戴好合适的口罩。  

(三)保持环境清洁,加强开窗通风。  

保持教室、宿舍、图书馆、食堂等人群聚集场所的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,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,做好日常预防性消毒。  

(四)酌情减少大型室内集体活动。  

学校可根据当地疫情情况减少或停止大型室内集体活动。  

(五)均衡饮食,加强锻炼,增强体质。  

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,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锻炼时间,增强学生体质。  

五、学生防控措施

(一)远离传染源。  

通过正规渠道,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报道,避免前往正在发生疫情的地区。  

避免到封闭、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所和人多集中地方,确需前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请佩戴口罩。  

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动物或养殖动物。尽量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(禽类、海产品、野生动物等)的市场。不屠宰或食用病、死禽畜或野生动物。  

养成良好安全饮食习惯,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,家中肉蛋要充分煮熟。  

避免近距离接触任何有发热、咳嗽等症状的人,陪护就医时,一定要佩戴好合适的口罩。  

(二)注意卫生。  

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屈肘遮掩口鼻,防止飞沫传播。不要随地吐痰,应将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,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。  

保持手卫生。双手减少接触眼、鼻及口。咳嗽、饭前便后、接触或处理动物排泄物后,要用流水洗手,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。  

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、餐具、毛巾、牙刷等物品,保持家居、餐具清洁,勤晒衣被。  

(三)开窗通风。  

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,如周围有呼吸道症状病人时,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,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,注意保暖。  

(四)增强免疫。  

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加强体育锻炼,注意休息,避免过度劳累,多吃蔬菜水果,多喝水,增加机体免疫力。  

(五)主动监测。  

主动做好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,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,或感觉身体不适时主动、及时告知家长或老师。  

(六)及时就医。  

如果出现发热、乏力、干咳等症状,应自觉避免接触他人,佩戴好口罩后尽快就近就诊。年龄较小的儿童青少年应由家属陪护就诊。  

如果出现上述症状,且有武汉旅行或居住史,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,或出现聚集性发病,应尽快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排查、诊治。  

就医时,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、旅行史、职业及接触史,诊疗过程中应全程佩戴外科口罩,以保护自己和他人。

 

信息来源: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
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